頁數: 276頁 級別:無 裝訂:平裝 尺寸:14.8 x 21 x 1.7 cm 作者簡介 和田純夫 成蹊大學兼任講師,前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專任講師。理學博士。1949年出生於千葉縣。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專長為理論物理學。研究主題為基本粒子物理學、宇宙論、量子論(多世界詮釋)、科學論等。 內容簡介 「物質皆由原子組成。」——理察.費曼 粒子的生成、消滅,就是理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出發點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追求所有物質的終極樣貌, 包含自身的肉體、眼前的東西,甚至是夜空中遙遠的星體。 「物質由原子構成」這個想法在古希臘時期便已存在, 但當時對原子的概念僅止於「無法再分解下去的粒子」而已。 後來在輾轉曲折的發展下,20世紀時終於了解到原子的正確樣貌。 本書即為在極力避免提到數學式的情況下, 盡可能描述物理學前因後果的入門書。 我們將從牛頓力學開始,一直談到20世紀的基本粒子物理學, 說明這一系列物理學的發展過程。 ◎從核子到夸克 基本粒子指的是構成物質,且無法再被分解的粒子。 1930年代時,人們便已知道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構成。 那麼,質子與中子是「基本粒子」嗎? 事實上,在發現中子後的近30年內,人們確實認為中子是基本粒子。 但如果中子是基本粒子,便不能解釋後來發現的幾個現象。 後來有人提出核子是複合粒子,由3個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組成。 經過輾轉曲折的過程後,這個假說終於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同。 無論如何,核子不是基本粒子,夸克才是基本粒子, 這就是目前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另一方面,就目前而言,電子仍被認為是基本粒子, 至少是和夸克同一個等級的粒子。 當然,隨著學問的發展,未來不管是夸克還是電子,都有可能不再是基本粒子。 ※訂購前請先詢問庫存,感謝。
© 2024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