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aiwanren.cc -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從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價格比較,價格查詢,價格歷史信息





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從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歷史價格(單位:新台幣)


描述

作者: 茱麗葉.海金 Juliet Hacking 譯者: 黃亮融 ISBN: 978-957-9057-70-7 定價:580 尺寸(寬*長):17.2*24.4cm 頁數:292 適讀年齡:17歲以上 【書籍簡介】 打破「這個我也能拍」的迷思,進入攝影藝術市場必備專書! 照片真的有價值嗎? 為什麼一張照片可以創下超過10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都開始建立攝影典藏? 攝影如何在藝術市場成為一股重要的勢力?它又是如何運作及發展? 2005年11月,理查.普林斯1989年的作品《無題(牛仔)》(Untitled (Cowboy)),在佳士得紐約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拍賣會中,成為第一幅成交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攝影作品。 2011年11月,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1999年的《萊茵II》(Rhein II),在佳士得紐約的「戰後與當代藝術」夜拍上,以430萬美元成交,創下新世界紀錄。 攝影術自1839年誕生以來,攝影歷經近200年的歷史演變,從作為一種創作工具與被交易的物件,到轉變成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本書透過兩部分書寫,由簡入深來了解其中的運作與發展。 首先分析藝術攝影的市場,幫助讀者了解現今藝術攝影的交易,提供專業解析及指引,並針對攝影市場中常見的問題如:照片的價值為何?為什麼不是收藏底片?什麼是原作?版次數量多少才合理?該如何保存與維護?等等提出詳盡解答,幫助讀者建立攝影收藏的基本概念。接著再從攝影史的角度一步步回溯歷史,呈現自1839年開始,由商業攝影師、收藏家、經紀人、拍賣行、博物館、出版社和評論家等構成的複雜網絡對攝影市場的影響,再進一步剖析1970年代「攝影潮」的誕生,最後到當代藝術中的攝影轉向。探索從交易到收藏的藝術發展脈絡,審視攝影市場如何演變,並指引出未來市場發展的前瞻性與可能性。 這是第一本從藝術市場角度探討攝影作為藝術形式發展的專書,作者以其在拍賣公司累積多年的實際經驗與人脈,在書中提供許多第一手的攝影界寶貴資訊,對於不論是剛進攝影市場的收藏新手或是攝影史愛好者來說,都是值得購藏的引導指南。 【作者簡介】 茱麗葉.海金 Juliet Hacking 茱麗葉.海金博士是英國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的攝影碩士學程主任,也長年擔任該學院的攝影研究學科領導,她曾是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攝影部門主管,著有《Lives of the Great Photographers》(2015)及《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編輯;2012)等書。 【審校者簡介】 廖子寧 英國倫敦曼徹斯特大學蘇富比藝術學院攝影碩士。現任新竹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藝術總監,致力發掘新銳藝術家並極力收藏攝影與影像藝術。 【譯者簡介】 黃亮融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國際專員,長期從事藝術展覽、學術文章翻譯,涵蓋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新媒體藝術和表演藝術等領域,合作對象包括國內公私立美術館、國內外藝廊、出版社、藝術家及獨立策展人。 【目錄】 審校序 誌 謝 前 言 序 論 第一部 探索藝術攝影的市場 1 買家自慎 2真實性與道德問題 3購藏 4持有和出售 5分析市場 6投資、貨幣化、投機炒作 第二部 攝影如何成為藝術 7 創造圖像的新方法,1839-1889 8 現代攝影,1890-1940 9 藝術與社會,1941/-1968 10 攝影潮 1969-1980 11 後現代攝影,1981-1999 12 當代攝影,2000至今日 結語 註釋 附錄:資源列表 參考書目 索引 【內容試閱】 1 買家自慎 「買家自慎」:這句警語自古典時期開始,在我們要進入一個陌生市場時就常聽到,其用意在提醒人們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小心「引火上身」,根據Artprice.com網站所述:「自20世紀後半葉,藝術市場從一個高度不透明的市場型態,完全轉變為透明又效率十足的市場」。的確,現今藝術專業交易是前所未有的透明(這是為了追求更廣大的顧客群),但相較其他藝術市場部門,藝術攝影市場仍被認為是難以掌握又基礎較不穩固。不僅大多數人認為一旦購入一張優秀的照片,它可能不消多長時間,便會開始褪色,許多人還相信攝影通常更容易出現偽造和非法作為。其他的考量還包括有人會用近期照片偽裝成陳年照片,以及購入攝影作品後,若相同影像發行另一版次的沖印,原本購買的作品會貶值等。這些年來,我遇過無數對藝術攝影作品感興趣的人,無論是潛在藏家或藝術經紀(或同時身兼二種身分),都希望能有一本能帶領讀者了解藝術攝影市場的可靠手冊,然而他們需要的知識無法整理成一本教讀者按步就班操作的指南。市面上沒有辨別照片真偽或新舊的測試,不過讀者可以透過獲得關於藝術攝影市場運作的知識,有效地熟悉這些問題,第一步即是了解對這個市場的負面印象並非事實:購買藝術攝影作品和購入其他藝術創作或收藏品都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本章接著就闡述藝術攝影市場立基的幾個基本原則,也提供能幫助新手熟悉這個市場的有用原則,採用條列出「常見問題」的形式,這些疑問幾乎在每場藝術攝影市場或收藏相關的座談和講座都有人提出,不過這些「常見問題」的答案也許不一定是讀者所預期的。接下來的設計是為了提供正確的角度來理解這些常見問題,即說明這個市場以何種方式演變,而不是受到各種特殊情況所影響,例如「負片」(negative)這種攝影創作獨有的元素(但並非所有攝影作品皆如此)、沒有紀錄卻在流通的照片,或來自同一負片而同時存在的新舊沖印版本等。許多新手認為一定要獲得愈多詳盡、專業的知識,才能自保而免受不良行為所害,但事實並非如此。保護這個市場對在其中進行藝術攝影商業交易的所有人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當有詐欺事件發生,新手大多不會成為受害者而蒙受金錢損失,除非他們企圖從藝術市場外的來源購買攝影作品,這可就不是「買家自慎」而是「買家自知」了。 關於藝術攝影市場的常見問題 照片的價值從何而來? 當向一名在攝影市場中,將攝影作品作為藝術品交易的專家詢問這個問題時,我們可能會期待其答案能分析某些可以量化的元素,例如攝影師的名氣、影像的代表性──以及不論照片是否為陳年或近期──其尺寸、狀態和稀有性。我們可能會想像專家們針對這些元素有一套價值標準,依此標準所取得的平均分數則能幫助我們決定一張照片是否為好的投資標的,雖然這的確是可能的,這類價值判準卻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而剛進場的新手可能會因為未曾看過某幅影像更出色的版本,而過於單純的以此為基礎做出評判。除了沒有固定而簡易的規則,這市場中還有各種例外,舉例來說,儘管稀有性是決定大多數藝術攝影作品價值的重要因素,仍有些照片是出了名的並非特別稀少,卻又賣的出奇的好,也可說是好的投資標的。 象徵價值在決定經濟價值上有明顯影響,反之亦然,接下來所討論的案例分析可以證明這個論點。1972年,大衛.希爾(David Octavius Hill)和羅伯特.亞當森(Robert Adamson)在1843至1846年間,搭檔合作創作攝影(見第七章),二人所製作的三本攝影集成為「世上最昂貴的攝影作品」。 我們可能會問「這是為什麼?」,但更好的問題應該是:「這是怎麼辦到的?」(...more)

商品選項


屬性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
中文
進口/非進口
非進口
國際標準書號
9789579057707
版本類型
一般版
遮蓋類型
精裝/硬皮
出版年份
2020

用戶評測


分享鏈接


相關商品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