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評價:「最好的長篇報導!」 ★ 在中國城鄉與美國西部之間縱情遊走,不變的是犀利細膩的人情觀察 當今非虛構類寫作的最佳範本 何偉繼「中國三部曲」,精選改寫發表在《紐約客》的深度報導 ====================== 當中國在上個世紀的九零年代高速發展後,書寫中國本身乃至於這個國家對世界的意義,變成了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何偉──來自美國的青年,以十年時間記錄底層社會的適應與衝擊;這些專屬中國偏鄉與底層人民的故事,最後成就了非虛構寫作經典「中國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而《奇石》有如番外篇,以更寬廣的視野縱情記錄何偉生活在中國與美國兩地時的靈光之念;它也是三部曲人事地物後續發展的追蹤,同時詳細留下何偉書寫背後的心路歷程。 「中國就像是顆奇形怪狀的石頭,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樣子。 想接近真正的中國,唯一方法就是在中國長時間生活。」──何偉 何偉是如何開始學會觀察人群?他的第一篇中國紀實之作寫了什麼?那些出現在《尋路中國》、《甲骨文》書中的有趣旁線人物,他們完整的生命故事為何?《江城》的三峽大壩之水淹沒城市時,呈現出何種景象?何偉隨和平工作團到達中國時獨自一人,後來舉家搬遷回到美國中西部寫作,這過程中有多少同伴?發生了什麼趣事?在本書皆有生動呈現。 何偉在他旅途中所隨手撿拾的奇石,有的粗糙刮人,有的光滑潤手,有的圖案繁密,有的簡單純色,鼓脹的口袋裝滿了他沿途收來的石頭。人生無非一趟漫遊之旅,何偉不斷逼促自己向前踏往未知,《奇石》則是其與中國社會正面碰撞十年的精華總結,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幽默生動的真實故事,寫出中國處於變化中的奇特面貌,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中國的各種多樣面。 「非虛構寫作的樂趣就是尋找說故事和報導之間的平衡點, 找出一個能夠兼顧暢所欲言和觀察入微的方式。」──何偉 何偉熱愛描寫不斷遷移的人物,喜歡那些覺得自己和環境有點格格不入的人物,深深被不斷在尋求和逃避的移民及移居者所吸引。如他所說,有些人不斷在改變,有些人夢想著返鄉,還有一些人以各種方式展現「創造性的笨手笨腳」。然而,何偉與這些人的交談總是橫生趣味,因為他們學會了以外人眼光來看自己的環境;同樣地,何偉在書寫中總是帶有本地居民以及外國觀察者的雙重眼光,讓他除了能生動描寫人物面貌與地方的特殊環境,還增添了許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聞趣事。 本書收錄的文章寫於二○○○年至二○一二年,閱讀本書,將是認識何偉這個人和他如何進行「非虛構類寫作」的最好途徑。無論中國或世界,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跟奇石一樣題材另類、視角多維的故事。 ====================== ◎當代非虛構寫作的最佳範本,何偉「中國三部曲」系列—— 《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在幽緩的時光流程中,在變動劇烈的城鄉景觀內外, 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 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 ──何偉非虛構書寫的發源地,「中國三部曲」的最初起點! 《甲骨文》(Oracle Bones: A Journey Through Time In China) 如何評價九○年代的中國? 何偉以親訪實證、考古調查為經緯,再以西方記者的筆法布局出恢弘格局。 他讓人物來口證中國變化、讓古物來見證歷史滄桑。 ──今日中國似乎就是為了何偉的寫作而存在! 《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在一個人人奔走於途,卻又不知自己將走向何方的躁動國度裡, 何偉用帶著人性暖意的目光,記錄中國各個角落裡的人生悲歡百態。 構築出平凡小民在現代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社會急遽變動時代下的處境。 ──何偉就像是當代的馬可波羅,徹底顛覆你對轉型中國的想像! 《奇石》(Strange Stones: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想接近真正中國,唯一方法是在中國長時間生活。 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奇形怪狀的中國。 ──繼「中國三部曲」,精選改寫《紐約客》的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