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aiwanren.cc -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作者:陳國球 價格比較,價格查詢,價格歷史信息





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作者:陳國球 歷史價格(單位:新台幣)


描述

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KA01100) 類別: 百科‧圖鑑>知識叢書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陳國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2日 定價:600 元 售價:600 元 開本:25開/平裝/480頁 ISBN:9789571390031 強 力 推 薦 導讀(節錄) 史識與詩情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陳國球教授是當代中文與華語世界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根底深厚,不僅兼治古典與現代,比較文學方面也涉獵極深。陳教授曾於香港任教多年,目前獲邀擔任臺灣清華大學玉山學者講座教授──臺灣學界的最高榮譽。 陳教授對作為學科的中國文學史有專精研究,近年對抒情傳統的鑽研尤其受到矚目。《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堪稱是他多年成果的最佳展現,這本新著勾勒抒情傳統研究的來龍去脈,並以此作為重新思考、批判中國文學史的方法。全書十章,除了介紹西方漢學界抒情傳統三大家外,並且延伸至中文學界相關學者及著述。從美國的陳世驤、高友工到捷克的普實克(Jaroslav Průšek),從寄籍香港的司馬長風到流亡日本的胡蘭成,呈現了一幅抒情傳統研究的世界圖景。而臺灣中介其間,在這一圖景中占據樞紐位置。 「抒情」在現代文論裡是一個常被忽視的文學觀念。一般看法多以抒情為小道,作為一種詩歌或敘事修辭模式,抒情不外輕吟淺唱;作為一種情感符號,抒情無非感事傷時。五四以來中國的文學論述以啓蒙、革命是尚,一九四九年之後宏大敘事更主導一切。在史詩般的國族號召下,抒情顯得如此個人主義、小資情懷,自然無足輕重。 然而只要回顧中國文學的流變,就會理解從《詩經》、《楚辭》以來,抒情一直是文學想像和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楚辭‧九章》〈惜誦〉有謂「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時至二十世紀初,魯迅寫〈文化偏至論〉則稱「鶩外者漸轉而趣內,淵思冥想之風作,自省抒情之意蘇,去現實物質與自然之樊,以就其本有心靈之域」。兩者喻義頗為不同,但惟其如此,才更顯現這一詞彙的活力豐富,千百年來未嘗或已。 這正是陳國球教授治抒情傳統的起點。本書開宗明義即指出,「情」在傳統思想脈絡裡有情「感」,情「事」,情「志」,情「實」等解釋,郭店楚簡甚至有「道始於情」的說法。「抒」情則同時有編織、貯存與疏散情的含義。除了與情感和自我表達關聯密切之外,陳國球指出,在先秦以及中古時期,抒情還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包括教育、外交、倫理,甚至療癒的功能。此外,抒情也常被用為諷諭或「形容盛德」的政治讚頌。在唐宋詩詞文化中,抒情作爲隱逸或社交的喻象更大行其道,以此充分顯示其内省性及公共性兩個面向。 情的含義如此豐富,意謂這是一個不穩定的詞彙,因此對於情的辯證一直是傳統文學及思想界關注的話題。晚明馮夢龍的「情教」論,清初戴震的「情理」之辨,清末龔自珍的「宥情」說,都企圖從名教枷鎖中找到釋放可能。時至二十世紀,情與抒情更因歐西學說從浪漫主義到尼采、柏格森學說引進而有了新的轉圜。從早期朱謙之的「唯情」論到中期朱光潛、宗白華、艾青甚至胡風等的抒情論述,再到晚近王元化的「情本位」、李澤厚的「情本體」,在在可見。 在啟蒙與革命所代表的現代中國文學論述外,其實有一脈抒情論述綿延不輟。但如上所述,這一論述因為政治及其他因素隱而不彰。陳國球和他的同道所從事的,正是重新喚起學界對「抒情傳統」的認識。而如他在書中所示,這一工程的發生所在不是中國大陸,而是海外。關鍵人物是陳世驤、高友工、普實克,關鍵地點則是臺灣。 內 容 簡 介 中國文學究竟有何特質? 經歷數千年發展的中國文學,是否構成一個自成體系的傳統? 中國的「抒情」觀念其來有自,「抒情傳統」論述則是中國文學研究者在「現代狀況」下對研究對象的文化歸屬及其意義的省思。《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聚焦於陳世驤、高友工二人如何開展「抒情傳統」論述;再以捷克斯洛伐克漢學家普實克的文學著述為觀察對象,審視一位擁抱左翼革命又精熟結構理論的文學研究者,如何著迷於中國新舊文學傳統中揮之不去的「抒情精神」。 陳國球又以幾種於不同面向與「抒情」論述有所勾連,而又別具異色的文學史書寫並置參照,包括:林庚在戰火期間以其敏感心靈捕捉「詩性」以撰就的《中國文學史》、胡蘭成流放日本後以文學為肉身之不潔作祓禊的《中國文學史話》、司馬長風在殖民地香港懷想一個「非政治」的烏有之鄉而寫成的《中國新文學史》。 「中國文學」未必會因本書的論述而得出確鑿不移的「唯一」真相;然而,文學與其所處之文化境域因「情」與「文」之汩汩流注而兩相映照,其間風流萬象得以昭顯,或許是文學研究的興味與慧覺之萌櫱所在。 名家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專文導讀 李歐梵(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啟屏(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廖棟樑(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鄭毓瑜(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 者 簡 介 陳國球 玉山學者、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比較文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講座教授、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前任人文學院院長。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加拿大雅博特大學東亞系、捷克查理大學東亞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東華大學訪問學人。 著有《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國文學史的省思》、《鏡花水月: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文學香港與李碧華》、《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情迷家國》、《結構中國文學傳統》、《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文學批評、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抒情中國論》等,合編有《文學史》集刊、《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抒情之現代性》、《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專長文學史理論研究,曾整編香港文學選本目錄,發表〈香港的文學選本〉、〈「選學」與「香港」——香港小說選本初探〉,以及有關香港文學史論文多篇。 目 錄 導讀 史識與詩情╱王德威 前言 導論 「抒情」的傳統 第一章 「抒情傳統論」以前——陳世驤早期文學論初探 第二章 異域文學之光——陳世驤讀魯迅與波蘭文學 第三章 高友工抒情美典論初探 第四章 美典內外——高友工的學思之旅 第五章 林庚的「詩國文學史」 第六章 文學禊祓——胡蘭成的中國文學風景 第七章 普實克論中國文學的「抒情精神」 第八章 普實克論中國詩歌 第九章 文學科學與文學批評——普實克與夏志清的文學史辯論 第十章 司馬長風的唯情新文學史

商品選項


屬性

出版社
時報
語言
中文
進口/非進口
非進口
國際標準書號
9789571390031
版本類型
一般版
遮蓋類型
平裝
每組數量
1
出版年份
2021

用戶評測


分享鏈接


相關商品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