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洋中古史研究第一人 阿部謹也 媲美「貓大屠殺」「馬丹蓋赫返鄉記」的史學名著 「以民眾史為中心的社會史」微觀實踐 …………巡遊樂師.鼠患.孩童失蹤.饑荒.市民意識.移民勸誘.祭典狂歡.恍惚感………… 透過傳說推理解密過程,帶你進入神祕的中世紀庶民世界 -------------------------------------------------------------------------------------------------------------------------------- 審定────杜子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中古時期德意志移民拓殖史專家 推薦────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陳致宏│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從十三世紀德國城鎮的孩童集體失蹤事件,一窺中世紀世界的光與影 我所深刻關心的,不只是試著解開傳說之謎這樣的趣味,而是遠超過這些的東西──「130 名孩童下落不明」這件異常事態,背後隱藏了有關當時歐洲社會庶民生活的種種。無論 1284 年發生的這起事件背後到底蘊含怎樣的意義,當時哈梅恩人的悲傷與苦痛正超越時空,直抵我們內心;在趨近這些顛沛流離的時人生活之際,我們應該也能超越對傳說單純解謎般的興趣或好奇心,直接觸碰到歐洲社會史的某種底蘊吧。」──阿部謹也,於本書序言 -------------------------------------------------------------------------------------------------------------------------------- 「某座城市出現了一名神祕男子,他宣稱可以捕鼠,但要收取報酬。穿著繽紛服裝的他吹著笛子,果然吸引了城中的老鼠,一隻不剩地跟著他來到河邊,跳入水中。事成之後市民不願支付酬勞,於是生氣的捕鼠人再度出現,同樣吹著笛子,這次吸引的卻是城中的孩子們,跟著他走往山裡,不知去向。」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格林童話傳說。從啟蒙時代萊布尼茲以降的學者,很多人相信花衣魔笛手誘拐兒童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提出了二十幾種解釋,包括兒童十字軍說、東方移民說、戰死說、病死說、魔鬼誘拐說、猶太教獻祭說、純然意外說、徵兵說等等,但由於缺乏明確證據,至今尚無定論。 同樣深受這則傳說吸引的阿部謹也,承繼過去西方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吹笛手傳說有其真實的歷史根源。他翻查到14世紀日耳曼哈梅恩市議會紀錄,其中確實載明了1284年6月26日有130名兒童失蹤的情事。此外他也發現,原先吹笛手的故事與捕鼠人的故事是分開的,直到17世紀才合而為一。 至於1284年的哈梅恩市發生了什麼,孩童為何行蹤不明、去了哪兒,吹笛手的真實身分為何,礙於中世紀庶民史料的匱乏,阿部只能盡可能地貼近歷史事實。他採取的作法,是透過外部環境因素來理解這則傳說的出現:包括中世紀歐洲各地深受鼠患所苦、中東歐盛行的饑荒不幸記憶、城市居民對巡遊樂師的歧視與排斥、認為沒有體力勞動就不應獲得報酬的觀念、修道院與日耳曼諸侯為爭奪哈梅恩市領導權造成的地區衝突、祭典樂曲給居民帶來的狂歡解放狀態……諸如以上,這些社會條件及背景共同造就了吹笛手傳說的誕生。記憶在民眾心中不斷累積醞釀,哈梅恩市民不願再想起的傷痛也化作傳說,於口耳相傳之際不斷變形、重組,最後讓我們無法看清本來的面貌。 透過這樣的社會史關懷,阿部想要理解的是中世紀歐洲底層人民的世界,一個被過去知識階層所忽視、誤解的廣大神祕世界。他先分別就生活實況、經濟條件、城鄉關係等逐一解明背景,進而涉及民間信仰習俗和生命感受等群眾心理與集體意識層面,由此才能彰顯個別史料的連結脈絡,呈現其真正意義。他的歷史詮釋因而能更深更廣,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細節,更時時與自我生命經驗做對照。在他一步步的敘述鋪陳下,一個活生生的中世紀庶民世界如臨眼前,令人流連忘返。 《哈梅恩的吹笛手》是阿部謹也思索「以民眾史為中心的社會史如何成為可能」的微觀具體實踐,也是70年代新社會史的里程碑。閱讀本書,除能更加了解歐洲中世紀世界,不再認定其只是模糊的黑暗時代,同時也以不同角度看待歷史,特別是一般民眾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去反思以各種史料還原歷史的可能性,放下知識分子的理性尊嚴,學習用謹慎謙卑的同理心去看待史料。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