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島的危與機:半導體與地緣政治
作者: 黃欽勇, 黃逸平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1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再創奇蹟?
半導體與供應鏈為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而在COVID-19 疫情期間,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然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懷璧其罪,還是護國神山?近年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顛覆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力甚至可能遠大於技術創新與經營變革。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為超過30餘年資歷的科技產業分析師,並為身經百戰的跨界創業與產業專家,另曾主持及帶領過多項政府企業顧問研究專案計劃,以及亞洲供應鏈研究分析團隊,他們透過本書深刻回望半導體的產業變遷,如何在張忠謀、蔡明介等多位時代英雄帶領之下,成就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地位,並分析競爭對手如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等代表性企業的經營戰略,如何影響著各自發展的腳步。
今時今日,面臨美中兩國的利益衝突,不僅讓位處前線的台灣再聞煙硝味,也必須在與日韓的競合、東協南亞國家的緊追下,思考如何延續半導體產業的現有優勢。本書結合作者多年的產業研究經驗,寫下對時局的觀察,希望提供不同視角的省思,思考「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本書特色
1. 以時間為經、地域作緯,宏觀剖析包括美國、中國及日韓、印度等國家的半導體業之過去、現在及未來展望,提供最精闢的產業趨勢觀察,期能進而回歸提升台灣本土附加價值、提高長期競爭力,方能成為真正的「東方之盾」。
2. 於全球疫情未退、兩岸軍事威脅升高之際,跳脫對半導體產業過於自滿而產生的偏頗,以客觀角度提醒台灣半導體業所面臨的危機與轉機,有助我們思考自身之於全球地緣政治所扮演的角色。
3. 全書並附有大量圖表,輔以理解全球半導體業發展及相互角力之影響。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林本堅| 中研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
宣明智| 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
張 翼|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
焦佑鈞| 華邦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良基| 前科技部部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簡山傑| 聯華電子總經理
「我強烈推薦所有在半導體產業工作的從業人員、甚至有意投入半導體產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都仔細閱讀此書,這將有助於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貌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張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
序
楔子
2022年的8月2日夜裡,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漆上星條旗的專機,就降落在DIGITIMES 辦公室前的松山機場跑道,這次旋風式的20 小時訪問,在台灣海峽與西太平洋掀起淘天巨浪。
中國軍演之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CNN 的專訪,談到台積電不可能在「武力」之下可以維持正常的運轉,這是個需要相互信賴的產業,一旦生變,將是全球供應鏈的浩劫。這家掌握全球最先進製程的科技公司,與台灣的半導體、ICT 產業供應鏈一起被稱為護國群山,如今已經站在東西方陣營對峙的第一線上。過去總認為「商業歸商業」的科技公司,如今都明白,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外於國際政治的大局。
半個世紀前的冷戰時期,北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在東西歐之間畫出邊界,柏林圍牆成為人們理解極權與民主社會的分界線。在東方,韓戰後的朝鮮半島被38 度線分隔成兩個世界,更不用說台灣與中國大陸隔著海峽各自唱著自己的調。這個階段的東、西方壁壘分明,就算沒有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但國際分工體系上下有別,世界貿易往來井然有序,在效益至上的經營原則下,全球化成為很自然的選項。
1970至199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讓各國積極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透過全球化的分工體系,產業界提升了效率,也大幅度改善了生活水平。台、韓等東亞新銳跟隨這波浪潮,在日本領銜的雁行理論下走向現代化之路。優質的教育、長期執政的政府,加上儒家文化薰陶下的效率與社會秩序,讓日本、台灣、韓國在國際分工秩序重整的過程中,成為建立發展典範的幾個國家。
日本、韓國、台灣都不甘侷限在勞力密集的傳統製造業,開始以國家資本挹注尖端科技或資本密集產業的發展,將加工出口區升級為科學園區,將小作坊型態的中小企業改造成動輒萬人,為全球頂級大廠配套的供應鏈。經過半個世紀的歷練,如今這些東亞的新興工業國家,不僅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從提供勞力密集的產品組裝,進化到供應資本與技術密集的半導體、面板等關鍵零組件。半個世紀前是冷戰第一線的日本、韓國、台灣被稱為第一島鏈,如今依然動見觀瞻,從個人電腦、伺服器、手機,一路延伸到電動車與醫療器材、生物科技等多元的產業生態系中。以弧形島嶼連結的東亞國家成了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也被譽為科技島鏈。
文革之後,見識了東亞繁榮盛世的中國,猶如睡獅初醒,開始了改革開放之路。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都是好貓」。由中南海中共核心領導驅動的戰略布局,讓世界見識到中國改革開放與驚人的氣勢。透過深圳等經濟試點吸引外資,在經濟發展與民族主義的雙軌訴求下,整個國家飛躍成長,社會的樣貌也看似與西方世界愈來愈接近。民主陣營期待中國經濟的改善、所得的提升可以制衡蘇聯,並為世界帶來長期的和平與繁榮盛世。
2009年後,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GDP 總量第二大的國家。新中國不想蟄伏,不想總是在來料加工的低階勞動中打轉,希望以進口替代,自給自足。2014年起,中國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石油,2021年更超過4,300億美元。中國想依靠「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發展半導體產業,在2015年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分3 階段實現成為「世界製造強國」的目標,但自給自足的理想還未實現,反倒招來歐美國家的側目。
2010年之後,鬥志高昂的新中國帶動了地緣政治的變化,中國關起門來自己發展的網路世界也自成格局,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於「私有財產權」的認知落差,正逐漸成為兩大陣營齟齬不斷的根源。如果我們相信「數據」將會是21 世紀的石油,那麼數據價值的認知,將影響遊戲規則、資本運作;而中國等新興國家為了更多的發言權、更大的發展空間,與西方世界各自組建自己的發展平台,讓很多中型國家容易落入進退失據的窘境。
如今的國家經濟發展,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已經不是過去「全球化」時代上下分工的共識,而是多軌競爭、沒有共主的新時代。美國川普、拜登兩任總統都強調「有意義的掌握供應鏈」,在軟體掛帥的網路時代,供應鏈出現了新的價值定義。隨著產業興起遷移的新浪潮,技術的變遷也影響市場需求,在地產業與經濟的連動愈來愈重要,分散型的生產體系輪廓浮現,企業不會無視於這些可能影響生存的關鍵,跨國、跨界的合縱連橫,在科技民族主義與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等新議題的作用下,顯得更為複雜。
© 2024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