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名稱:【城邦讀書花園】 出版社:麥田 從十一歲起,便有人操控著我的身分——我的社會安全號碼、信用評分,甚至是我的名字。 在每一個真實生活層面上,我都被那名隱形的犯人擺布。 多年後,我才知道,「那個人」不只改變了我判斷的視角、我的日常生活,還包括我整個人。 犯人形塑了我的內在…… 當被害妄想成了義務,沉默便是保衛家園的手段。 她矢志要揪出父母口中的「身分盜竊犯」,人生更因此出現180度的轉變! ★2020年愛倫坡獎「犯罪實錄」得主。★ ★真人真事改編,作者親自追查,在最難解的親子糾結之外,一樁最離奇的家族懸疑緝凶案。★ 【各界齊聲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冬陽(推理評論人╱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楊添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臨床教授)、喬齊安(犯罪評論家/百萬部落客)、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一位身分盜竊專家, 一場生命中最難以面對的背叛與創痛, 一個無論身體或心靈都孤立無援,卻奮力求生、不放棄追查真相的女孩。 她人生中輝煌亮眼的成就是因此而起, 與此交換的,是一場耗時半生、遊走在道德與倫理間的犯罪。 從孩提時代到長大成人,她始終走在一段驚弓之鳥般的逃亡旅途上, 而這幾乎摧毀了她。 ╱╱╱ 當家中郵件接連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法院和銀行通知,甚至是無預警斷電, 年幼的艾克絲頓腦海裡就時常迴盪著父親的叮嚀: 「如果有人進到院子裡,妳要想辦法保衛家園。」 母親則對艾克絲頓耳提面命: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犯人很可能就是我們周圍的某人。」 ◇◇◇ 十一歲時,艾克絲頓的身分首度被偷。 十四歲時,為了把身分盜竊犯繩之以法,她不惜持刀追出家門。 十六歲時,厭食症狀開始找上艾克絲頓,接著是恐慌症。 十九歲時,她首次收到銀行專寄給她的報告,發現自己已信用破產。 二十二歲時,艾克絲頓申請上研究所,決定以「兒童身分盜竊」作為論文主題。 她心想,或許,只要以此為志業,她終能找出這個毀了她全家的罪犯…… 光天化日之下,一個家庭的帳單不翼而飛,接著是個人身分遭到冒用。在網路普及前的八○年代美國,這並非新鮮事,卻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偷走帳單的人輕易就能假冒當事者辦理信用卡或詐領財物,但這類案件卻因地界廣大、州法管轄差異而難以查緝。十一歲那年,艾克絲頓家裡的郵件開始失蹤,她與家人的身分被盜、信用破產,無論在何處都無法貸款,還有從天而降的追債人緊跟在後。艾克絲頓一家因而成了警局和銀行眼中永遠的詐欺犯。他們為此難以安居,白天若遇見熟人,便竭盡全力假裝一切毫無異狀;到了夜間,則用厚重的窗簾將世界隔絕在外,家中終年昏暗,甚至在庭院周圍加上木欄與掛鎖,只怕有外人潛入。但身分竊賊彷彿知道他們的行蹤,無論如何防範,竊賊總會再利用他們的個資犯案。最終,艾克絲頓一家完全切斷外界聯繫,而艾克絲頓的成長過程也因背負了太多無法為外人道的扭曲祕密,而造就了她與眾不同的性格,甚至陷入強烈的憂鬱與厭食。多年後,艾克絲頓成了身分盜竊的專家,矢志要抓到使家庭分崩離析的兇手...... 【各界讚譽】 「讀來就像一個陰森的民間傳說……親密而引人入勝。」——《紐約時報》 「空氣中瀰漫了顯而易見的威脅感……一個令人深深信服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家庭裡的犯罪。」——《NPR》 「驚悚片的緊張感……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揭露。本書令人震驚和不安,這本喚起人們巨大情感共鳴的傳記非常適合真正的犯罪分子。」——《出版者周刊》(星級評論) 「這部回憶錄充滿了驚悚片該具備的所有懸念和曲折情節;即使讀者開始猜到真相,但揭曉時仍然令人震驚不解……強烈推薦。」——《書單》 「艾克絲頓在這個有關家庭,謊言和身分的故事中巧妙地融合了真實的犯罪元素和回憶錄手法……對她痛苦的過去進行了勇敢,坦率的考察,以及對身分盜用進行了深刻而有趣的探索。」——《圖書館雜誌》......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