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名稱:典藏藝術網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書名:
簡單的真相:現代藝術中的單色畫
外文書名:The Simple Truth: The Monochrome in Modern Art
作者: 西門.莫雷 Simon Morley
譯者: 田立心
ISBN: 978-626-7031-43-8
出版日期:2022.10.05
商品編號:B20036
定價:500
尺寸(寬*長):14.8*21cm
頁數:320
CIP:949.6
裝訂:精裝
適讀年齡:16歲以上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 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理論
【書籍簡介】
一個黑色方塊、一張白色畫布、一片藍色顏料……
為何是現代藝術的傑作?
藝術市場第一本單色畫專論,了解單色畫的首選之作!
什麼是單色畫?其脈絡究竟從何而來?
為什麼單色畫看起來如此簡單卻難以理解?
單色畫與禪宗、道家哲學等形而上學的關聯是什麼?
評論家如何詮釋單色作品、觀眾又如何看待單色畫?
從20世紀開始,極簡風格的單色畫風靡全世界,卻很少人認真爬梳單色畫的脈絡與發展。為什麼單色作品既受推崇,卻又備受輕蔑?是什麼原因驅使藝術家創作此類作品?單色畫具有高度的曖昧性,有人認為它絕對的純粹極簡、也有人覺得這是故作姿態唬弄人的「國王的新衣」。事實證明,單色畫在今日仍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追捧。作者試圖從歷史脈絡、繪畫的材質、形式(物質性)、精神性、哲學性等方面論證單色畫,希望給予讀者多方面對單色畫的認知與理解。
書中並深入分析俄國藝術家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黑色廣場》(1915),法國藝術家克萊因(Yves Klein)的「克萊因藍」,當代藝術家羅斯科(Mark Rothko)、紐曼(Barnet Newman)、封塔納(Lucio
Fontana)等藝術家的單色畫作品。探討低限藝術如何成為一個國際脈絡底下複雜交織的藝術與文化風格。
【作者簡介】
西門.莫雷 Simon Morley
出生於英國,牛津大學現代史學士、金匠學院藝術碩士、南安普敦大學藝術史和跨文化研究博士學位。藝術家暨作家,目前定居南韓,在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藝術學院擔任助理教授職位。曾於泰特美術館(Tate)、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Gallery)以及卡姆登藝術中心(Camden Arts Centre)等地擔任講者;亦曾協助《第三文本》(
Third Text
)、《世界美術》(
World Art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TLS
)、《伯靈頓雜誌》(
The
Burlington Magazine)、《藝術月刊》(
Art Monthly
)、《藝術新聞》(
The Art Newspaper
)、《當代藝術》(
Contemporary Art
)及《星期日獨立報》(
Independent on Sunday
)等刊物之撰述及出版事務。他研究的範圍包括現當代繪畫、崇高理論、東西方跨文化研究。其著作《藝術7鑰》已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中譯版。
【譯者簡介】
田立心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赫洛威學院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入口網站編輯、兼任大學講師等職,譯作涉及商管、諮商、教育、社會人類學領域。深信翻譯之路宛如修行,每次終會抵達彼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接收
第三章 色彩
第四章 基底
第五章 精神性的
第六章 無法定義的
第七章 虛無
第八章 經驗的
第九章 禪
第十章 物質
第十一章 格式
第十二章 符號
第十三章 概念
第十四章 寓言的
第十五章 新媒介
第十六章 韓國單色畫
第十七章 當代性
結論
參考書目
致謝
圖版說明
【內容試閱】
1背景(節錄)
SETTING
將不可見而莫可名狀之畫布化歸之於無形。
──伊夫.克萊因,1958
把一幅畫放在像這樣一本書裡來闡釋,會發生什麼事?圖1(伊夫.克萊因《藍色單色》(Blue Monchrome,1961)是典型的克萊因作品,目前收藏在紐約現代美術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就視覺經驗而言,一幅真正圖畫應具備的重要元素,在這張畫裡似乎完全不存在。
顏色及矩形格式構成這幅畫全部的視覺內容。色彩即實體(substance),懸浮在合成聚合媒介上的顏料,與你在任何複製品上看到的顏色完全不同。如果站在克萊因的實體作品前,再看看印刷品或螢幕影像裡的複製品,你會立即發現那是不一樣的藍,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無法實際感知這幅畫的表層──塗層牆面般的紋理和粉末感,以及因為光線而產生的細微陰影。如果此刻你看的是印刷品,在質地非常細緻的紙張上所呈現的再製品,表面會是光滑的;如果用電腦螢幕看,則會看到玻璃般完全平滑的背光表面。在這兩種狀況下,圖畫表面看起來大概都會顯得光亮平整;然而,原始作品卻是粗獷而沒有光澤的。
如果你看的是紙本書,看到的是印刷油墨;如果是在螢幕上閱讀,你看見的就是數位化的顏色。在過去,書籍印刷採用混合四種墨水的四色模式(cmyk),亦即青色、洋紅色、黃色和黑色,不過,近來六色印刷的調色板上還增加了橙色和綠色。兩種墨水依序在紙上留下壓痕,重疊之處會看到原色;在這幅畫裡,原色就是藍色。另一方面,顯示器或電視螢幕會產生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電腦螢幕或手機上的每一個像素都包含三到四種披覆著磷光體的子像素(subpixels),這些子像素被氙氣或氖氣發散的紫外線激發,在電流通過時就會變成等離子體狀態。三種不同的磷光體被射線管後方的電子槍所產生的電子束撞擊時,就會產生紅、綠和藍光。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各種顏色,就是這三種基色以不同比例所組成。
當我們在螢幕上(而非書本)看克萊因的畫時,會明顯感覺到有光線從內部發出,這是背光液晶顯示器(LCD)的偏藍光所造成;但是在書頁上看到的克萊因藍,顯得較深,有種執拗的遲滯、平坦和堅實感。親眼體驗克萊因畫作的藍色表層時,並不像紙頁上所呈現的那麼扎實,也不像螢幕上那般輕盈明亮。實際的藍色,既有種奇異濃密的有形感,又有種近似飄忽的無形感,帶來一股強烈的感受──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個紋理表面,看似矛盾地結合了輕盈和無限深度。(...more)
© 2024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